2016年3月3日星期四

臺灣小吃鹵肉飯




  臺灣鹵肉飯可以說是臺灣的第一張美食名片了,它是小吃也是主食,而更有趣的是,它的製作並不是很難,但顯少有人在家製作,但大多數的臺灣人又都能說的出滿口絕妙的鹵肉飯…,身為臺灣人的我也覺得滿好笑的。在眾多有媽媽味道的臺灣家鄉菜裏,鹵肉飯不容易有“媽媽的味道”,應該更多的是“巷口那家店的老味道〞,下到至販夫上至企業家,對鹵肉飯都有一般莫名的愛好,進而有各自對店家的忠誠。

  在臺灣舊社會的農業時代裏,勤儉成性的臺灣人並沒辦法經常有肉吃,就算在重要日子吃上豬肉,也是改刀切小塊用醬油鹵成一鍋紅燒肉醬汁,一起拌飯吃,這是鹵肉飯最早的原型。而演変至今,一路在臺灣商家的良性競爭之下,臺灣鹵肉飯才經過歲月和口味的洗煉,有了南北差異和各家老字型大小口味的不同。

  首先是選米,太多的人把焦點都放在鹵肉汁上,但所有臺灣人都知道,“米“在鹵肉飯中佔有多麼重要的角色。同樣有著稻米之鄉的臺灣,對米的要求要比外地人多的多,米的好壞也很難逃過臺灣人的嘴,合適的米飯口感,必須是顆粒分明又保滿,有點粘又不太粘,熟透又Q彈,這樣的口感有點糯又不會粘牙,拌上鹵肉汁後還能再吸收鹵汁後,不會失去顆粒分明的口感,因此臺灣有些店家喜歡有一定比例的”陳米“來和新米混合,臺灣中南部甚至有些店家為了口感的豐富,會加入糯米一起蒸煮。

  其次是選肉,在這不得不為臺灣養豬業比個贊,自己跑過天南地北和諸多國家,臺灣的豬肉隨便買都好香,這個很關鍵。在過去販賣鹵肉飯的店家是不會使用昂貴的五花肉(三層肉、腹肉),而使用糟頭肉(注1)居多,因為即便宜又有嚼感,而現在大部份的店家都統一改用豬五花肉或後臂肉,在切的工序上,有的店家喜歡把五花肉連皮帶肥瘦肉一起切成條狀、也有把皮和肉分開處理、也有切丁的,臺灣南部的鹵肉飯上的鹵肉甚至是切大塊的,可以說沒有一種統一的切肉標準,但如果只使用絞好的豬肉沫(肉餡),那肯定不能稱為正完的臺灣鹵肉飯,肉餡肉沫做出來的只能叫做肉燥飯,就像老北京炸醬裏的豬肉,必須要用刀切成丁一樣的意思。而在肥瘦的比例上,各家有各自喜好,但肥瘦比都在3:7以上,只有肥肉比例增加的,沒有瘦肉比例增加的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

 

薄荷微光少年時 Template by Ipietoon Cute Blog Design